赴汤蹈火的成语解释
赴汤蹈火 【拼音】:fù tāng dǎo huǒ 【解释】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【赴汤蹈火】是韩嵩 说的。这个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刘表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。 东汉末年,诸侯割据,刘表拥兵十万,称雄荆州(今湖南、湖北)。
成语: 赴汤蹈火 拼音: fù tāng dǎo huǒ 典故: 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出处: 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
“赴汤蹈火”的意思是: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赴汤蹈火 [ fù tāng dǎo huǒ ]: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(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)近义词奋不顾身 [ fèn bù gù shēn ]: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:赴:去;走向;汤:开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;不避艰险。成语出处:晋 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
意思是: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,不留余力地前进。出自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五回 原文:“有三个人,义胆包身,武艺出众,敢赴汤蹈火,同死同生。